合肥女子自学剪纸 四年巧剪20米“清明上河图”
顾世萍(右)说,创作时妹妹顾世园(左)给了她很大的动力。
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牛骡驴车、小桥流水、人物百态、繁华市井……36 岁的合肥市民顾世萍将《清明上河图》“搬”到了一幅长20 米,宽0.7 米的剪纸里。她从小喜欢画画,但没有剪刻基础,自学成才后,耗时4 年完成了这幅作品。“《清明上河图》最精华的部分就在桥上,各色人物千姿百态清明剪纸吊剪法视频,要剪出他们不同的表情难度非常大。”顾世萍说,为了剪出这幅作品,她的手不知道被戳伤多少次,至今手指还留有伤痕。她将这幅作品送给父母和妹妹,表达对家人们的爱和感激。
自学剪纸,练好手上功夫
昨日清明剪纸吊剪法视频,在合肥杏花公园,顾世萍缓缓将《清明上河图》剪纸铺展开来,许多市民驻足观看清明剪纸吊剪法视频,连连称赞。
新安晚报、安徽网、大皖客户端记者看到,整幅作品20 米长,0.7米宽,以宣纸为底,亭台楼阁,小桥流水,杨柳依依,人物百态栩栩如生。每一个人物表情丰富,画上的船只、屋顶瓦片清晰可辨,最上端还配有《清明上河图》的书法介绍,文字苍劲有力。
顾世萍说,作品里所有文字、场景都是通过剪或刻的手法创作出来。在下刀之前,首先要把《清明上河图》画出来。仅画,就花费了半年多时间。
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。顾世萍说,白天要习艺,晚上她就利用空闲时间练习剪纸、刻纸,每天坚持练习1 个多小时,周末达到12 小时以上。
耗时4年,手指伤痕累累
从2013 年开始,顾世萍开始构思创作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剪纸作品。“《清明上河图》是创世名作,很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。我知道要剪出《清明上河图》很难,但是人要有信念,不怕困难,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顾世萍说。
要剪出《清明上河图》,得先按比例画出《清明上河图》。妹妹顾世园给她买来宣纸,顾世萍按照一定比例将《清明上河图》画在宣纸上。仅画这幅图,就花费了半年时间。“整幅图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拱桥,因为这部分的比例很难把握,人物密集,表情丰富,仅仅是画拱桥这部分就不下十遍,擦了画,画了擦。”
“宣纸很软,适合书法和绘画,但是增加了剪刻的难度。”顾世萍说,剪刻作品没有返工机会,画好后,每一次下刀她都要深思熟虑。“像树枝、屋顶瓦片是剪出来,上百上千个人物表情是一点一滴刻出来的。”顾世萍说,她的手不知道被戳或划伤过多少次,至今手指还留下一个很深的痕迹。“因为长时间作画、剪刻,专注的时候没觉得,一停下就发现我的颈椎、肩周疼得受不了。”
心怀感恩,作品用作公益
面对20 米长的剪纸作品,与其商业出售,顾世萍更想赠送给自己的父母或妹妹,因为他们在自己人生低谷时,一直陪伴和鼓励自己,成为她坚强的后盾。
“我们姐妹俩从小感情就非常好。姐姐进去改过自新,我虽然不懂剪纸和画画,但是作为家人,就应该支持她。”妹妹顾世园说,如今姐姐重新走入社会,她也会陪伴姐姐迎接新的生活。
凭借娴熟的剪刻技术和对剪刻的热爱,顾世萍不仅剪出了《清明上河图》,还创作出《孔子》《孟子》《武则天》等人物剪纸,还有《八骏图》等作品。
“我把《清明上河图》送给了家人,他们又希望捐给国家美术馆或博物馆,如果可以实现,这也是一个好去处。”顾世萍说,至于其他作品,她希望能用作公益慈善,传递感恩力量,对人对社会有用,她心愿足矣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